About.

人類創造文化;創意是生命的養分。華瞻文創以語言學習為出發點,結合文化創意於語言教育中,並且運用膽識與前瞻,將腳步邁向國際,而這也是一種使命感。

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

中文語法太「西化」 余光中憂心

聯合報2010/05/25

詩人余光中昨天赴政治大學演講,以達文西、梵谷的作品為例,漫談藝術創作的美感經驗,也憂心中文語法過於「西化」的問題。

余光中說,現今中文西化的問題多,社會對於中文語法已是「安於西化而不自覺」。他曾經看過學生在文章中寫「他是他父親唯一的兒子」這類由英文語法轉換的「翻譯中文」,但正確說法其實寫「他是獨子」就可以了。

他指出,像「vegetarian」很多人翻譯成「素食主義者」,但其實不需要用「主義」這麼宏大,而只要說「吃素」即可。余光中說,「白以為常,文以應變」,他雖然也寫白話文,但絕不是未加剪裁的「大白話」,他認為流利、簡潔的中文才是為文的上策。

談起詩,余光中說,詩是一種「綜合藝術」,可以與音樂、繪畫連結,詩如繪畫有畫面、有現場;也如音樂有節奏、聲調與段落,「要把詩寫好,就要能運用意象,並要能調整節奏」。他認為,掌握詩的節奏後,就能再出現旋律,進而成就一首詩,「這要花很多年努力」。

余光中認為,同樣的美感經驗可跨越表達方式,並可因型式不同產生有趣的「變奏」,例如他的詩,被音樂家李泰祥譜成曲,變成了歌;又如自己受到梵谷畫作感動,而寫成詩篇,都是一種美感經驗的轉化。

余光中也帶領聽眾一起欣賞達文西、梵谷、劉國松等藝術家作品,並朗誦他為這些作品所寫的詩詞。「假如沒有這些藝術家用他們的眼睛教我們看人生,我們很難對生活有所體會」,他認為這正如英國作家王爾德所言,「不是藝術模仿人生,而是人生模仿藝術」。[記者:李威儀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